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欢迎 {{loginUsername}} 登录,退出 职聊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职聊 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App(安卓) App(苹果) 手机端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sitename}}

劳动者“隐婚” 用人单位能否辞退

劳动法苑 转载 来源:

请用微信扫一扫 2017-01-24 17:35 {{clickNum}}

 案例:28岁的孟女士于2014年3月应聘进入一家公司从事办公室文员工作,当时已经结婚,但孟女士在参加招聘填写应聘人员求职登记表时,以及入职后填写员工基本情况登记表时,均在“婚姻状况”栏中填了“未婚”。

2015年11月下旬,孟女士被医生确认怀孕。由于做孕检要经常请假,一开始都是找借口请的事假,但随着肚子慢慢鼓起,无法继续隐瞒已经结婚的事实。公司认为孟女士填写虚假婚姻状况,构成欺诈,遂以双方所签的劳动合同无效为由解除了与孟女士的劳动关系。孟女士对此不服,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该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仲裁委经审理,支持了孟女士的诉求。

评析:孟女士“隐婚”的行为并不构成欺诈,仲裁委的裁决是正确的。

《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第1项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该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本法第26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认定“欺诈”,应当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条的规定来分析认定。《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这就是说,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时有知情权,劳动者有如实说明的义务。不过,单位行使知情权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只能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信息。而“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信息,应当是指与劳动者任职资格匹配的关键信息,一般包括:求职者的年龄、是否患有不适合相关岗位的疾病、学历、职业资格、工作经历、就业现状等。劳动者如果对这些与工作岗位直接相关的关键信息作虚假说明,就会构成欺诈。

至于劳动者的婚姻状况,则不属于用人单位知情权的范围。因为它与履行劳动合同无关、与工作岗位无关,也不会影响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对该无关事项的隐瞒,并不会使用人单位作出错误判断,进而违背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劳动合同。而且《就业促进法》第27条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用人单位违反该条规定的,就构成就业歧视。因此,对孟女士填写虚假婚姻状况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订立劳动合同的欺诈行为,用人单位据此解雇孟女士,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予纠正。所以,仲裁委的裁决是正确的。

{{item.value}}({{item.name}})

{{item.name}}

浏阳人才网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