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七大举措促“三秋”生产
请用微信扫一扫
“三秋”期间,衡阳县农业农村部门抓住关键农时季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技术指导,积极培育现代农机合作组织,开展机收跨区作业指导,落实农机安全监理责任,充分发挥农机在“三秋”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强化宣传教育。为营造浓厚的“三秋”农机化生产舆论氛围,县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开展“三秋”农机化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使用新技术、新机具,大力宣传深翻耕、跨区机收等农机化工作新亮点;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到农村集市、农家场院和田间地头,宣传讲解农机化新技术和农机安全操作常识,现场答题,为“三秋”机械化生产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经统计,这次宣传教育活动共悬挂宣传标语19幅,散发宣传资料578份。
二、统筹协调促生产。该县把“三秋”机械化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认真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机手作业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指导机手对作业机具普遍进行一次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机具的良好技术状态投入秋季作业。引导和督促农机经销、维修、供油等农机服务组织备足物料,以满足农机户的各项服务需要。
三、积极开展跨区作业。在“三秋”大忙之前,积极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协调配合,落实农机跨区作业的扶持政策,共同营造良好的秋季农机跨区作业环境。及时掌握和发布“三秋”作业进度、机具供需、服务价格等市场信息,推动联合收割机的有序流动和高效作业,指导机手有计划的外出作业,促进供需平衡。
四、油菜精量直播。因户施策,对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较强的农机合作社、种油大户,积极引导其采用油菜机械直播方式,对单个农户,主要引导其采用机械浅耕开沟人工撒播方式,尽量避免一刀切。充分利用实施部、省、市各级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的契机,积极引进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油菜耕播机械,进行对比演示、测产试验,从而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先进适用机械加以推广。农业系统紧密配合,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油菜机械直播技术路线和培管措施。加强对机手的操作技术培训,使机手会操作、懂技术,善于排除一般故障。该县分别在5月10日和9月25日,在石市镇石市村、台源镇东湖寺村,举办油菜机械化直播的现场演示会,市推广站领导、县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领导,省级农机合作社、乡镇农机站站长、周边农户等200余人到现场观摩指导,到目前为止,该县油菜机械化直播面积达到了12万余亩,全年预计可以完成15万亩以上。
五、减量机具促环保。按照省局2016年开展的三减量的项目实施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飞防及化肥深施作业示范演示、县电视台的全程跟踪报道及县级累加补贴政策的出台,有效的推进了飞防植保和化肥深施进程。2018年全县共补贴飞机精量施肥机资金40万元。2019年截止9月份已推广植保飞机21台,机插秧精量深施肥机29台,飞防作业面积20万余亩,机插秧精量深施肥作业面积12000余亩,经过测算,分别为农民节约农药开支480万余元,节约化肥施用量108吨,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明显。
六、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工作力度,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创建、规模化经营。今年全县指导培育的6家湖南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已全部验收通过。在“三秋”农机化生产中,这些专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和规模化经营的优越性。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托机械和技术优势开展规模化作业,促进了土地流转,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也为周边农户提供了“一站式”服务,让农户省心省力省钱,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七、加强农机作业安全监管工作。农业生产安全是基础,该县以“千社”工程项目实施为契机,以省现代农机合作社为切入点,广泛宣传生产安全相关知识,让广大机手知法懂法守法,大力推进全县平安农机建设。“三秋”时节,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到乡镇、田间、地头宣传“三秋”农机安全作业须知和农机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并加大对乡村道路、田间、场院的检查力度,坚决查处“黑车非驾”,特别是把拖拉机违法载人、非法改装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不参加年检继续作业等行为作为查处重点。据统计,“三秋”期间共排查联合收割机260台次,拖拉机332台次,排除隐患76余起,实现了“三秋”农机安全生产零事故。